唯有深入秋风的心扉,方能领悟落叶传递的柔情细语;
唯有感受寒冬的深邃,方能体会大地孕育生命的慈悲之心;
唯有洞察家乡的风韵,方能解读时光交织的过去与未来。
———题记
家乡,犹如滇池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,静静地镶嵌在云南的怀抱。
这里,虽无古迹盛名,却有山水清雅;这里,虽无摩天大楼,却有淳朴乡愁;这里,虽无奇珍异宝,却……时间的长河,在此不再遥远。
数年前,舅舅的铁锤下,炉火如龙腾,跨越千山万水;舅母的手指间,棉絮似雪舞,轻柔飘落人间。劳作归来,众人疲惫不堪,我向表姐求解其中缘由,她说:“家道贫寒,人丁兴旺,食不果腹……”
自那日起,我初尝人生之苦,小河畔,细浪湿润我衣,倾听它低诉的哀伤。
今时今日,岁月的风雨洗礼后,大地换新颜,小楼林立替代了茅屋,石阶纵横取代了木梯。
“叮叮叮……”舅舅的打铁声有了节奏,面上笑意盎然。“吱吱吱……”舅母的弹棉声成了乐章,嘴边轻哼小曲。
在明亮的教室里,我们这些学子聆听师者的教诲,亲切的师友,让生活多姿多彩。
家乡的建设者们,无论是师者、医者、还是农者……共同铸就了我们的未来。国家财政在滇地撒下营养的种子,每日三元,一年二百个日子,共计二十三亿,滋润着未来的希望。
理解乡,品读乡,追忆乡……岁月流转,乡音未改,永远怀揣那颗不变的初心。